“雞頭米老了,新核桃下來了,夏天就快過去了?!毕騺碛X得紀錄片里的引用,形式大過內容。但《風味人間2》把汪曾祺的這句話打出來的時候,竟然還是有所觸動。
想起一個搞黃色的典故,唐明皇夸楊太真的事業(yè)線是“軟溫新剝雞頭肉”。以前總搞不懂,看了畫面中那QQ彈彈的雞頭米仁,算是悟道了。非其秀色不可餐,大概是從《舌尖上的中國》掀起的精致風。在2012年的《舌尖》之前,美食紀錄片多有文獻性質。1980年的日本紀錄片《中國之食文化》,那古板程式化的敘述語言,跟和尚念經也沒有多少區(qū)別。但廣州泮溪酒家的奶油百篇糕如今已失傳,做法卻被留在了這部紀錄片里。若干年后,如果對著《舌尖》照本宣科,大概是很難復原失傳菜品的。除了擺脫古早文獻性質,它的成功在于充分肯定了“人”的主體地位,將食物、故事、情感等因素融為一爐。往往菜還沒做好,人的故事已經占了一半篇幅,這是美食紀錄片的“人文復興時代”。2018年的《風味人間》既脫胎于《舌尖》,又在敘事上出現(xiàn)了明顯的“倒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被省略,再沒有不必要的煽情和潛在說教。本土化敘事與國際化主題結合后,是美食紀錄片的“新美食本位時代”。如果說《風味人間》和《舌尖上的中國》都是精致原旨主義,區(qū)別僅在“人本位”和“食本味”。那么《人生一串》的出現(xiàn),則使美食紀錄片進入了“凡俗覺醒時代”。既講美食也說故事,只不過店子或許就在你家樓下。在大紀錄片進入“三國混戰(zhàn)”時,短視頻的入侵顯得姍姍來遲。盡管有《早餐中國》和短視頻的“探店類”不斷嘗試,但能夠在視覺奇觀上和“前輩較量”的標志性作品還未出現(xiàn)。但得益于碎片化的傳播路徑,將它們直接視為美食紀錄片的競品似也不恰。大而美的紀錄片已經完成了三次迭代,小而快的短視頻還能怎么販賣?《舌尖》的奇觀讓人“上頭”,《風味》的奇觀似乎已經“到頭”。在拍攝技術沒有裂變式進步之前,《風味人間》目前的美食奇觀已然觸到了天花板。對于整個美食紀錄片市場,這是一件頗令人憂心的好事。好事是至臻完美,憂心是以后咋整?從第一季開始,《風味人間》就已經在挖空心思的找選題。城市空間觀眾們已經太過熟悉,只有那些日常無法接觸到的“秘境”才是新的樂土。于是從烏倫古河南岸,到河洛平原上一望無際的小麥田,地理書上的犄角旮旯被游走個遍。第二季尼泊爾的懸崖采蜜,甚至打出了“野生蜂蜜有危險,請謹慎嘗試”的提示語。攝制組還是高看社畜了,別說采蜜了,打個蟑螂我們都要翹起蘭花指尖叫好嗎?左手宏觀,右手微觀,《風味2》的特寫和近景也堪細微。什么滾動的沖繩黑糖珍珠爆漿蛋糕,真的是很懂當代甜品小妹的內心了。不過超微觀鏡頭就有炫技嫌疑:上一季的馬腸凍結的菱形冰晶、鹽分緩慢滲入火腿還頗有意思。這一季的糖體結晶,就和小學實驗課很像了。分子級別的食物化學變化,貌似給紀錄片注入了更多科學性。但只要看多了,似乎光用“布朗運動”和“糖分酵解”這類基礎原理就能覆蓋解決。關鍵是徹底量化科學后的美食就不美了,跟老媽說泡菜菌群多少合適有被錘的危險。當然,《風味2》的視野跳躍還是靈動的。從揚州小點,到尼泊爾蜂蜜烤餅,再到土耳其甜食巴克拉瓦,“任意門式”的地域選擇架構出一篇精彩的命題作文《甜》。為了一個甜字就跨越山海,這是過往美食家難以企及的地理門檻。相對而言,《舌尖》立足本土,只在第三季才添加了一些國際友人的故事和學中餐的段落?!讹L味》的定位要寬廣得多,既展現(xiàn)中國美食的獨特性,也揉和世界文化的共通性。在糖讓食物變脆的作用上,廣式的烤豬和土耳其的甜品有著某種原理上的接近。但這種共通反而不是人類的聰明,而是食物特性對飲食文化的規(guī)訓。糖本身的特點就是“遇水而柔,遇火而脆”,真的改變食物的是我們自己嗎?在美食面前,很多創(chuàng)新都是前人的“復讀機”而已。一邊面對飽受質疑的“中產階級儀式感”,一邊又在解鎖“農耕社會即將消失的影像”,《風味人間》的確是有些內核撕裂的。但作為商業(yè)紀錄片,它依舊在努力彌合社會心理和大眾審美,在市場導向下完成精準的信息編碼和內容疊加。《舌尖》習慣從故事出發(fā)去聯(lián)系食物,這在《舌尖2》和《舌尖3》表現(xiàn)得尤為充分甚至過分。后期的《舌尖》越來越偏離食物,變成了煽情倫理大戲。《風味人間》大概也被《舌尖3》勸退了,因此摒棄了多余的故事化敘事,不再設置戲劇化的情感線索,甚至連人物對話也極為精簡。比如辛苦烤豬的父親,面對女兒放榜的成績沒有多說話,旁白也有沒有加上“父愛無言”的老說教。先滿足“口舌之歡”,再進行知識分享,不去糾結食物的人文意義?!鞍⒚纾瑒倽M20歲,老家蘇北,跟隨父母來到蘇州,身為長姐的她需要盡快自食其力。”《舌尖》這樣敘述性過強的解說在《風味》里消失了,它把更多的內涵直接交給觀眾去解讀。是退步,也是一種減負。而當《風味人間》全球飛奔時,《人生一串》卻瞄準了燒烤攤。兩部作品在大致相同的結構下,通過截然相反的基調,構成了一場巧妙的“隔空對話”。全世界的美食有“俯視的廣大”,燒烤攤的煙火則是“平視的微縮”。《風味人間》的所有素材,依據(jù)片子主題串聯(lián),敘事結構屬于“設定中心線法”?!吧胶Vg”,太湖大閘蟹接在蘑菇后,一個“鮮”字串聯(lián)起沙漠和湖澤;“滾滾紅塵”,摩洛哥的塔吉鍋后便是山東滕州的鐵鍋。看似張飛打岳飛,實則是一條線貫通的“山海匯”。《人生一串》以內容為導向,素材的串聯(lián)線較弱,敘事結構更貼近“繪圓法”。形形**的燒烤師傅與食客,在酒杯的碰撞里,表露出人到中年的感慨、艱苦謀生的不易、對生活理想的堅持。圍繞“燒烤”主題,發(fā)散出人生百態(tài)況味。不同的敘事手法,決定了后期面臨的不同困難。對于《風味人間》來說,表面是對不同事物的共同點的挖掘。更深一步,考察的是對同一事物的不同領悟。五味串聯(lián)固然經典,但所有食物都用味道來講難免進入創(chuàng)作窠臼。《舌尖3》當年不就死于套路化的煽情嗎?而《人生一串》,則要考慮內容的“廣”和“全”??竞Dc的阿宋愛聽音樂,烤牛胸的王老爺子則脾氣火爆,他們之間相互獨立沒有聯(lián)系,只是燒烤把他們聚到一起。同行難免有同質化的個性,如何避免敘事上的重復,是這類“單品美食紀錄片”的命門。在內容覆蓋相當全面的美食紀錄片叢林“求異”,已是當下不能回避的問題。幸運的是,《風味人間》和《人生一串》都站在自己的層面給出了答案。盡管我們不能給食物打上階層烙印,但它們確實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審美趣味。快節(jié)奏的生活里,《舌尖》和《風味》仿佛遙不可及,而《人生一串》和《早餐中國》則恍如當下的摘取。每集五分鐘的《早餐中國》,它的對手不再是厚重的《舌尖》而是活潑的短視頻。尤其是一分鐘的純享版,這種專業(yè)紀錄片團隊造出的“小東西”,放在短視頻里一個能對打的都沒有。精剪的表情包、輕快的背景音樂、高濃縮的內容素材,這不就是絕大部分美食短視頻的老三套嘛。在觀眾的碎片化時間里保證可看性,標志著短視頻進入精品化生產,或者紀錄片進入短體量時代。酸湯粉、水煎包、油茶麻花來一套。短小精悍的《早餐中國》,直接閹割了食物背后的故事?!叭弧笔呛诵脑瓌t:不談論人物情感,不展示地域文化,不挖掘美食哲學。維摩一室雖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場。以傳統(tǒng)的紀錄片制作來說,幾分鐘的內容往往沒有鋪墊情感的余地,但美食短視頻又不得不在其中加塞“情懷”調料。最終導致的場面是,碎的制作、碎的邏輯、碎的情懷。“日食記”長期保留“地鐵駛過”和“寵物姜餅大人”留白鏡頭,為的正是避免每次重啟爐灶的繁瑣。當這兩個片段,已經固化為“都市忙碌客”的符號,情感鋪墊就顯得毫無必要。打著“樸實無華”的旗號,用各種高端食材做菜的“稻草放毒”,似乎對美食的理解到了“胸口碎大石”的程度。以前的富太太比拼著買鍋具,還能說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暗静莘哦尽庇妹┡_酒燒豬大腸,實在沒看出高明在哪兒。即便是炫富,當年附庸風雅的揚州鹽商們,也讓廚子搞出了“文思豆腐”。做菜純炫食材,指向的受眾心態(tài)倒頗費思量。第一是內地,呈現(xiàn)著邊緣鄉(xiāng)村的精心跨越。在田園山水里,時間喪失了意義,所有關于食物的印記組成一個靜態(tài)桃花源。第二是海外,閃現(xiàn)著歷史的榮光和差異化的他者。總有心念祖國的華僑在做家鄉(xiāng)菜,也有孺慕中華美食的老外幾十年如一日的鉆研。第三是混合空間,全球化影響下的城市變成文化拼圖。香港大廚的“中餐風味,西式烹飪”,澳門能見到在葡萄牙都沒見過的“葡國菜”。東西方印記交叉的空間里,美食的身份模糊且充滿彈性。而美食短視頻或許正在構建“第四種空間”,它進一步模糊建筑、食物、方言、乃至人物的相貌特征,構成形形**的虛擬景觀。正如德波所說,社會生活本身就是景觀的集聚。當符號勝過實物,副本勝過原本,我們的眼和胃又在被什么填飽?
本文系作者:
娛樂硬糖
授權發(fā)表,鳥哥筆記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鳥哥筆記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鳥哥筆記版權及免責申明》
如對文章、圖片、字體等版權有疑問,請點擊
反饋舉報
我們致力于提供一個高質量內容的交流平臺。為落實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的要求,為完善跟帖評論自律管理,為了保護用戶創(chuàng)造的內容、維護開放、真實、專業(yè)的平臺氛圍,我們團隊將依據(jù)本公約中的條款對注冊用戶和發(fā)布在本平臺的內容進行管理。平臺鼓勵用戶創(chuàng)作、發(fā)布優(yōu)質內容,同時也將采取必要措施管理違法、侵權或有其他不良影響的網絡信息。
一、根據(jù)《網絡信息內容生態(tài)治理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對以下違法、不良信息或存在危害的行為進行處理。
1. 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信息,主要表現(xiàn)為:
1)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
2)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tǒng)一,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
3)侮辱、濫用英烈形象,歪曲、丑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以侮辱、誹謗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
4)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或者煽動實施恐怖活動、極端主義活動;
5)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
6)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
7)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wěn)定;
8)宣揚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9)煽動非法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聚眾擾亂社會秩序;
10)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名譽、隱私和其他合法權益;
11)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對未成年人實施侮辱、誹謗、威脅或者惡意損害未成年人形象進行網絡欺凌的;
12)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13)含有法律、行政法規(guī)禁止的其他內容;
2. 不友善:不尊重用戶及其所貢獻內容的信息或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
1)輕蔑:貶低、輕視他人及其勞動成果;
2)誹謗:捏造、散布虛假事實,損害他人名譽;
3)嘲諷:以比喻、夸張、侮辱性的手法對他人或其行為進行揭露或描述,以此來激怒他人;
4)挑釁:以不友好的方式激怒他人,意圖使對方對自己的言論作出回應,蓄意制造事端;
5)羞辱:貶低他人的能力、行為、生理或身份特征,讓對方難堪;
6)謾罵:以不文明的語言對他人進行負面評價;
7)歧視:煽動人群歧視、地域歧視等,針對他人的民族、種族、宗教、性取向、性別、年齡、地域、生理特征等身份或者歸類的攻擊;
8)威脅:許諾以不良的后果來迫使他人服從自己的意志;
3. 發(fā)布垃圾廣告信息:以推廣曝光為目的,發(fā)布影響用戶體驗、擾亂本網站秩序的內容,或進行相關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
1)多次發(fā)布包含售賣產品、提供服務、宣傳推廣內容的垃圾廣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種形式:
2)單個帳號多次發(fā)布包含垃圾廣告的內容;
3)多個廣告帳號互相配合發(fā)布、傳播包含垃圾廣告的內容;
4)多次發(fā)布包含欺騙性外鏈的內容,如未注明的淘寶客鏈接、跳轉網站等,誘騙用戶點擊鏈接
5)發(fā)布大量包含推廣鏈接、產品、品牌等內容獲取搜索引擎中的不正當曝光;
6)購買或出售帳號之間虛假地互動,發(fā)布干擾網站秩序的推廣內容及相關交易。
7)發(fā)布包含欺騙性的惡意營銷內容,如通過偽造經歷、冒充他人等方式進行惡意營銷;
8)使用特殊符號、圖片等方式規(guī)避垃圾廣告內容審核的廣告內容。
4. 色情低俗信息,主要表現(xiàn)為:
1)包含自己或他人性經驗的細節(jié)描述或露骨的感受描述;
2)涉及色情段子、兩性笑話的低俗內容;
3)配圖、頭圖中包含庸俗或挑逗性圖片的內容;
4)帶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產生性聯(lián)想;
5)展現(xiàn)血腥、驚悚、殘忍等致人身心不適;
6)炒作緋聞、丑聞、劣跡等;
7)宣揚低俗、庸俗、媚俗內容。
5. 不實信息,主要表現(xiàn)為:
1)可能存在事實性錯誤或者造謠等內容;
2)存在事實夸大、偽造虛假經歷等誤導他人的內容;
3)偽造身份、冒充他人,通過頭像、用戶名等個人信息暗示自己具有特定身份,或與特定機構或個人存在關聯(lián)。
6. 傳播封建迷信,主要表現(xiàn)為:
1)找人算命、測字、占卜、解夢、化解厄運、使用迷信方式治?。?br /> 2)求推薦算命看相大師;
3)針對具體風水等問題進行求助或咨詢;
4)問自己或他人的八字、六爻、星盤、手相、面相、五行缺失,包括通過占卜方法問婚姻、前程、運勢,東西寵物丟了能不能找回、取名改名等;
7. 文章標題黨,主要表現(xiàn)為:
1)以各種夸張、獵奇、不合常理的表現(xiàn)手法等行為來誘導用戶;
2)內容與標題之間存在嚴重不實或者原意扭曲;
3)使用夸張標題,內容與標題嚴重不符的。
8.「飯圈」亂象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
1)誘導未成年人應援集資、高額消費、投票打榜
2)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zhàn)、造謠攻擊、人肉搜索、侵犯隱私
3)鼓動「飯圈」粉絲攀比炫富、奢靡享樂等行為
4)以號召粉絲、雇用網絡水軍、「養(yǎng)號」形式刷量控評等行為
5)通過「蹭熱點」、制造話題等形式干擾輿論,影響傳播秩序
9. 其他危害行為或內容,主要表現(xiàn)為:
1)可能引發(fā)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為和違反社會公德行為、誘導未成年人不良嗜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不當評述自然災害、重大事故等災難的;
3)美化、粉飾侵略戰(zhàn)爭行為的;
4)法律、行政法規(guī)禁止,或可能對網絡生態(tài)造成不良影響的其他內容。
二、違規(guī)處罰
本網站通過主動發(fā)現(xiàn)和接受用戶舉報兩種方式收集違規(guī)行為信息。所有有意的降低內容質量、傷害平臺氛圍及欺凌未成年人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為都是不能容忍的。
當一個用戶發(fā)布違規(guī)內容時,本網站將依據(jù)相關用戶違規(guī)情節(jié)嚴重程度,對帳號進行禁言 1 天、7 天、15 天直至永久禁言或封停賬號的處罰。當涉及欺凌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過作弊手段注冊、使用帳號,或者濫用多個帳號發(fā)布違規(guī)內容時,本網站將加重處罰。
三、申訴
隨著平臺管理經驗的不斷豐富,本網站出于維護本網站氛圍和秩序的目的,將不斷完善本公約。
如果本網站用戶對本網站基于本公約規(guī)定做出的處理有異議,可以通過「建議反饋」功能向本網站進行反饋。
(規(guī)則的最終解釋權歸屬本網站所有)